隨著228連假的到來,台南的將軍濕地成為全台鳥友們的朝聖地,吸引眾多賞鳥愛好者攜帶望遠鏡、長焦鏡頭,熱切捕捉珍稀鳥種的蹤跡。這片濕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還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讓人得以近距離欣賞各種鳥類的優雅姿態與精妙覓食行為。
台南的將軍濕地成為全台鳥友們的朝聖地,吸引眾多賞鳥愛好者攜帶望遠鏡、長焦鏡頭,熱切捕捉珍稀鳥種的蹤跡。 雲嘉南風管處/提供
來自台北的資深鳥友吳菊,已有近30年的賞鳥經驗,即使年逾八旬,仍對賞鳥充滿熱情。這次,她與兩位好友特地南下,首度搭乘專為鳥友設計的賞鳥吉普車,車身彩繪著黑面琵鷺、小辮鴴與藍腹鷳等台灣代表性鳥種,成為濕地內一道獨特的移動風景。三人乘著吉普車穿梭濕地,尋找珍稀鳥類的蹤影,捕捉牠們在水間翱翔、在泥灘上輕盈跳躍的精彩瞬間,直呼這趟追鳥之旅收穫滿滿。
台南的將軍濕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還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讓人得以近距離欣賞各種鳥類的優雅姿態與精妙覓食行為。 雲嘉南風管處/提供
將軍濕地之所以成為賞鳥天堂,關鍵在於這片濕地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系統,提供大量食物來源,吸引不同種類的鳥類駐足停歇。賞鳥達人李進裕指出,近期最受鳥友喜愛的鳥種包括黑腹燕鷗、黑嘴鷗、諾氏鷸與鷗嘴燕鷗等,這些鳥類主要以濕地中的小螃蟹為食,並各自發展出獨特的狩獵技巧。 黑嘴鷗的捕食方式靈活多變,有時在空中盤旋,快速俯衝啄起淺灘上的小蟹;有時則佇立灘地,耐心觀察,伺機而動,一旦鎖定目標,便迅速俯衝,一口咬住螃蟹再悠然吞食。諾氏鷸則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它們習慣在灘地上靜靜等待,瞄準獵物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刺,精準咬住獵物後,還會在水中仔細清洗,甩去蟹腳後才細細品嚐。
台南的將軍濕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還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讓人得以近距離欣賞各種鳥類的優雅姿態與精妙覓食行為。 雲嘉南風管處/提供
至於鷗嘴燕鷗,則偏好在飛行中尋找獵物,它們以優雅的大V字飛行路線盤旋於水面上,眼見目標便俯衝而下,僅用嘴喙輕觸泥地,瞬間夾起一隻螃蟹,或直接在空中吞食,或落地細嚼慢嚥。這些鳥類不同的捕食行為,不僅展現自然界的生存智慧,也讓賞鳥者驚嘆不已。 而這場春季濕地生態盛宴還未結束!緊接著在3月8日(星期六),「布袋候鳥季~候鳥經濟生活圈」活動將於布袋濕地生態園區熱鬧登場。這場由嘉義縣政府、雲嘉南風管處、林保署嘉義分署及高雄市野鳥學會攜手舉辦的活動,將賞鳥、生態導覽與地方特色產業緊密結合,打造一場別具意義的環境教育與觀光體驗。
台南的將軍濕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還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讓人得以近距離欣賞各種鳥類的優雅姿態與精妙覓食行為。 雲嘉南風管處/提供
現場將安排專業導覽,帶領民眾深入濕地,認識候鳥遷徙路徑、生態系統運作,以及各類濱海植物的生態角色。此外,活動還串聯各地鳥會、生態保育團體、在地社區以及布袋魅力商圈、義竹商圈等地方產業,讓賞鳥活動不只是單純的自然觀察,更融入地方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脈絡。 超過40個特色攤位將在現場共襄盛舉,民眾除了可以參與生態探索,還能品嚐嘉義在地美食,從鮮美的蚵仔料理到手作農產點心,滿足味蕾的同時,也能支持地方小農與傳統產業。透過「候鳥經濟」的概念,這場活動希望將濕地生態資源轉化為地方發展的助力,讓生態保育與觀光產業相輔相成,帶動永續發展。
從將軍濕地的賞鳥熱潮,到即將登場的布袋候鳥季,這個春天,雲嘉南濱海地區展現出迷人的生態魅力,也吸引越來越多旅人投入賞鳥行列。賞鳥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美好體驗,透過觀察鳥類的遷徙與生活模式,人們得以更加貼近大自然,珍惜這片得天獨厚的濕地環境。 如果你還沒規劃228假期或三月的週末行程,不妨走進濕地,來場結合生態探索與地方文化的深度之旅。搭上賞鳥吉普車,感受鳥類翱翔於水天之間的靈動之美;漫步布袋濕地生態園區,透過導覽認識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最後,在布袋魅力商圈挑選特色伴手禮,帶走這趟旅程的美好回憶。 更多活動詳情,請關注「布袋五鹽田」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