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梅州泰安樓 穿越石樓時光尋找客家文化精髓

  • 記者 張振興 / 綜合 報導
  • 2025/04/28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梅州,作為客家民系最終形成地與重要聚居地之一,擁有超過2萬座客家民居。土圍樓、圓寨、走馬樓、四角樓等古建築星羅棋布,僅大埔縣便匯聚了23個中國傳統村落,超過3千座傳統民居,展現深厚的歷史底蘊。

泰安樓為藍氏二十世祖藍少垣於清乾隆二十八年所建,是廣東最大方形石樓之一。(記者張振興翻攝)

位於廣東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的泰安樓,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藍氏二十世祖藍少垣興建,是廣東省最大的方形石樓之一,2019年泰安樓成功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吸引眾多旅客探訪尋根。

泰安樓層層環抱的「回」字形結構,象徵家族凝聚與世代傳承,是客家人安居樂業精神的最佳寫照。(記者張振興翻攝)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持續推進,這座見證客家興衰的百年石樓人氣漸旺,推開厚重木門,映入眼簾的是鑲嵌在牆中的牌樓,上書「泰安樓」三字,象徵「國泰民安」的美好寓意。相傳,因無功名無法建門樓,藍少垣巧思將門樓嵌入牆體,展現出祖先過人的智慧。

泰安樓外方內圓,寓意「天圓地方」,融合防禦與生活功能,展現客家建築智慧。(記者張振興翻攝)

泰安樓內部結構嚴謹,三層方形樓房組成「回」字形布局,中央祠堂橫匾高懸「祖功宗德」四字,昭示藍氏族人世代傳承的家風家訓,樓內仍保存著完整的書齋設施,鼓勵後代勤學向上,並設有老人金、獎學金等公益基金,體現出客家文化中重視教育與孝道的精神。

泰安樓外方內圓,寓意「天圓地方」,融合防禦與生活功能,展現客家建築智慧。(記者張振興翻攝)

建築上,泰安樓展現了傳統客家智慧,外觀近似四方,樓角則採用圓弧設計,寓意「天圓地方」,結合了防禦與生活功能。厚重的大門設有鐵皮保護,樓頂配置蓄水池,以應對火災等突發狀況,展現出高度的防衛意識與工程技藝。

如今泰安樓已轉型為融合展覽與文化推廣的旅遊熱點,二樓空間設立為客家民居建築歷史文化展覽館、家風家訓館及明清消防歷史文化館,附屬建築亦展示各類客家民俗文化,讓遊客一窺客家圍屋文化的多樣風貌。

作為4A級旅遊景區,泰安樓所在的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正加快建設步伐,結合客家風情文化休閒街、客家美食府等多元設施,打造「一園三城」新格局,每年中元節、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慶,天南地北的藍氏族人齊聚泰安樓,祈福祭祖,場面盛大感人。

2018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梅州分會場活動在此舉辦,泰安樓成為文藝展演新舞台,客家花環龍、醒獅競技、客家美食製作等活動熱鬧登場,2023年大埔「文藝輕騎兵」巡演亦走進泰安樓,漢劇、漢樂與古樓共鳴,讓歷史建築煥發新生。

梅州大埔,以一座座客家古樓串聯起歷史與現代,讓千年客家文化在新時代繼續熠熠生輝。

相關新聞

雲台會攜手台商共拓商機 深化兩岸合作交流

雲台會攜手台商共拓商機 深化兩岸合作交流

第13屆雲台會新聞發布會於7月30日在雲南海埂會堂隆重舉行。主辦單位宣布,本屆雲台會將以「共享RCEP新機遇,推動雲台融合新發展」為主題,預定於8月6日在昆明盛大開幕。活動預計吸引約850人與會,其中台灣嘉賓約550人,展現雲台雙方持續深化合作與交流的高度熱誠與期待。

台青走讀廣州 從嶺南記憶中感受城市脈動與文化魅力

台青走讀廣州 從嶺南記憶中感受城市脈動與文化魅力

為深化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增進臺灣青年對廣州城市發展進程與人文底蘊的認識, 26日參加「築夢珠江,展翅飛翔」實習體驗活動的兩岸青年展開一場富有意義的嶺南文化探索之旅,來自臺灣的大學生深入走訪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與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透過實地參觀、拍攝紀錄與互動交流,從歷史縱深到創新實踐,全方位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脈動與現代風貌

天空、雲朵與人影共舞 茶卡鹽湖倒影美照掀起網美打卡熱潮

天空、雲朵與人影共舞 茶卡鹽湖倒影美照掀起網美打卡熱潮

當夏末秋初的陽光灑落高原,將天地渲染成一幅藍白交融的畫作,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茶卡鹽湖便迎來一年中最動人的時刻。

「媽祖」AI氣象預警系統亮相世智會 中國推動智慧防災邁向國際

「媽祖」AI氣象預警系統亮相世智會 中國推動智慧防災邁向國際

2025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26日在上海盛大開幕,中國氣象局於開幕式上正式發佈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它構建涵蓋多災種預警的全球早期預警服務網絡,與世界分享中國在早期預警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技術成果。

廣州交流季展開實習旅程  臺生短影音創作展現嶺南魅力

廣州交流季展開實習旅程 臺生短影音創作展現嶺南魅力

「築夢珠江•廣州臺灣交流季」暨「2025年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於7月17日在廣州盛大啟動,為期近兩個月的深度交流計畫正式展開。現場匯聚來自兩岸的青年學子,活動主辦與協辦單位代表、廣州市企業家及台灣青年共300餘人出席,現場氣氛熱烈,交流互動頻繁。

探秘宗喀巴故里 夏遊青海塔爾寺來場與菩提花的心靈對話

探秘宗喀巴故里 夏遊青海塔爾寺來場與菩提花的心靈對話

七月份的青海,是一年之中最適合旅遊的季節,此時的高原天氣清爽怡人,天藍如洗,草原廣袤無邊,牛羊成群點綴其間,構成一幅壯麗的生動畫卷,沿途所見,隨風飄揚的五彩經幡隨處可見,彷彿在為每一位來訪旅人默默祈福。這片位於中國西北的土地,不僅擁有壯闊的自然景觀,更融合了藏、漢、回等多民族的文化和美食,是人文與自然交融的瑰寶。

一張機票牽起兩地情緣  讓她從台灣旅人變成廣州的家人

一張機票牽起兩地情緣 讓她從台灣旅人變成廣州的家人

「正是這張機票,讓我從廣州的過客,成了廣州的媳婦。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竟會在這裡落地生根。」這段話出自來自台灣的自媒體創作者「不在台北的楊小姐」,她在小紅書分享的這支影片,上線僅數小時便迅速吸引上千網友點讚,引發熱烈共鳴。

踏訪梅州泰安樓  穿越石樓時光尋找客家文化精髓

踏訪梅州泰安樓 穿越石樓時光尋找客家文化精髓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梅州,作為客家民系最終形成地與重要聚居地之一,擁有超過2萬座客家民居。土圍樓、圓寨、走馬樓、四角樓等古建築星羅棋布,僅大埔縣便匯聚了23個中國傳統村落,超過3千座傳統民居,展現深厚的歷史底蘊。

沒吃過道地蒸菜 別說你來過常熟

沒吃過道地蒸菜 別說你來過常熟

魚米之鄉的江南孕育出許多垂涎三尺的美食,其中常熟市的「蒸菜」是湯中有菜,菜中有湯,完全符合現代人少油少鹽的健康需求。

從中國好聲音到大灣區 蘇志尹找到創作密碼

從中國好聲音到大灣區 蘇志尹找到創作密碼

2024年11月22日,蘇志尹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後車站」舉辦了一場名為「初心者」的音樂交流會。彩排時,他站在台上,身穿寬鬆的灰色休閒服,頭戴毛線帽,身形瘦削,一張稚氣的娃娃臉。前奏響起,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就連在舞台下的經紀人葉殷彤和好友們,他都沒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