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產業版圖,企業如何在AI浪潮下結合ESG與數位轉型,創造環境、社會、商業的三贏局面?「2025好家庭聯播網企業交享會高峰論壇」以「用AI、創永續、贏未來」為主題,9月23日在台中勤美洲際酒店盛大並圓滿舉行,邀集重量級講者與企業菁英齊聚一堂,帶來跨域視野與深度洞察,吸引眾多企業領袖與忠實聽眾齊聚一堂。
此次論壇由好家庭聯播網主辦,特別邀請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詹文男、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擔任主講,並由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零碳大學校長楊聲勇主持對談,聚焦AI世代下的企業價值重塑、工具應用與永續策略。
詹文男院長指出,AI 的角色不是來取代人,而是幫助人「復能」,讓人類和 AI 可以共生、共享目標。他強調,企業在擁抱 AI 時,更要記得「莫忘初衷」—企業存在的價值與使命仍是核心。為了實現使命,企業需要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並在制定策略時「衡外情、量己力」,也就是同時評估外在環境與自身能力。
他進一步解釋,AI 雖然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無法取代人類的智慧與人際互動,企業要做的是理解 AI 的應用邏輯,推動「人機協作、智慧共生」,重新定義自身價值。他並分享了自己職涯的轉折、對世代溝通的觀察,以及 AI 在數位內容、醫療、製造等領域的突破,提醒企業要有共生思維,因為「AI 不會取代人,但會取代不會用 AI 的人」。
杜奕瑾提醒,企業導入 AI 必須從實際需求出發,避免一窩蜂追逐大型模型。他主張應該採取「任務導向」的思維,發展專屬領域的落地模型,並同時兼顧資料隱私保護、跨機構協作以及持續優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他舉例指出,AI 在醫療影像判讀、金融圖表解析及產業應用上已展現高度潛能,但若僅依賴國際通用模型,往往會遇到文化語境與專業需求不符的情況。
「為什麼台灣需要訓練自己的 FedGPT?」杜奕瑾說,原因就在於語言和文化差異。例如「對一個人很感冒」,在簡體語境裡解讀是「喜歡」,但在台灣繁體中文的語意卻是「不喜歡」。這樣的落差,正凸顯本土語言模型的重要性。
他進一步指出,自 2023 年以來,隨著 1750 億參數規模的大模型出現,加上龐大數據與算力支撐,AI 在語音辨識與多種能力上已達到人類水準。但面對資料分散的挑戰,台灣率先倡議「聯邦制」學習模式——也就是資料不離開原地,例如三家醫院可各自保有資料所有權,卻能透過聯邦機制共享參數,協力訓練演算法。
這樣的模式對醫療應用尤其關鍵。以腦癌為例,不同醫院的數據能透過聯邦學習彙整,最終建立出更精準的模型。台灣在硬體設備上具備優勢,加上機構與研究團隊推動「One-box AI 訓練」,讓「資料愈多愈好」的理想透過參數聚合得以實現。杜奕瑾強調,這不僅有助於醫藥與疫苗研發,甚至對病毒株定序等任務也能發揮關鍵作用,而台灣正是全球第一個倡議並實踐此一聯邦制標準的國家。
楊聲勇教授則總結,AI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企業永續發展與策略轉型的核心驅動力。透過論壇,與會企業領袖得以重新思考企業存在意義,並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中,找到與AI共生、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好家庭聯播網董事長高鈺表示,企業交享會已成為年度盛事,每年聚焦不同主題,今年聚焦AI與永續,正回應市場高度關注。她強調,廣播電台近年也積極導入AI應用,包括新聞播報與文案處理,以解決人力挑戰並提升效率。
高鈺指出,很多人會好奇:「音樂電台和產業未來有什麼關聯?」其實,好家庭聯播網早就不只是傳統電台,而是一個能夠匯聚觀點、引發討論的倡議平台。透過廣播節目、專題單元,以及每年舉辦的「企業交享會論壇」,電台與企業界有了更多對話的機會,不僅交流智慧,也希望擴大社會影響力,推動彼此共好。
主辦單位指出,AI時代已至,企業唯有積極擁抱新技術,才能在永續與競爭間取得平衡。此次交享會不僅是知識交流,更是凝聚企業共識、開創未來商機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