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 」10月24日下午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舉辦「原力覺醒—原住民族永續產業發展賦權與培力」論壇,活動由國際氣候發展智庫主辦、原住民族委員會擔任指導單位。活動以「永續產業 × 自然共生 × 公正轉型」為核心,邀集政策制定者、在地實踐者與學界專家,共同探討原住民族在產業發展、氣候行動與知識傳承上的角色與潛力。
2025原住民族永續產業發展論壇邀請原住民族領域政策、產業與學界代表,探討永續產業與公正轉型策略,深化原住民族參與氣候治理行動。(圖片來源: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提供)
氣候變遷對原住民族地區影響深遠,本次活動由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王瑞盈主持,並邀請兩位原住民族講者,分別從綠色經濟及公正轉型的角度切入,分享原住民族在永續產業與氣候行動中的實務經驗與洞察。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族林業暨勞動合作社理事長根誌優以「賽夏族與自然的關係:傳統結合現代,因應氣候發展綠色經濟」為題,分享部落GSTC永續( 綠色旅遊 )、傳統結合現代綠色經濟創新的實例。根誌優也分享了賽夏族在實務操作上的案例,包括:透過族群傳統耕作方式與地方市場連結,既保護生態環境,也促進社區經濟自主。
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王瑞盈分享未來四年原民會政策端的永續經濟發展策略。(圖片來源: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提供)
臺灣原住民族社會工作學會理事亞弼·達利以「轉型調適:原住民族氣候治理與公正轉型」為題,指出氣候變遷已深刻影響部落生活,不應僅視原住民族為受害者,而是具備關鍵智慧的行動者。傳統知識、倫理規範蘊含人與自然共生的價值,應納入氣候治理與政策設計。推動公正轉型,必須確保傳統領域權、文化延續與族人參與權,同時以族人聽得懂的語言溝通氣候政策,落實資訊公開與平等協商。她呼籲以夥伴關係取代自上而下的政策框架,讓原住民族在永續轉型中成為政策共創者與土地守護者。
「原力覺醒—原住民族永續產業發展賦權與培力」論壇邀請原住民族領域政策、產業與學界代表,共同探討永續產業與公正轉型策略,深化原住民族參與氣候治理行動。(圖片來源: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提供)
本論壇展現原住民族在永續產業、氣候行動與知識傳承上的積極角色,凸顯在地智慧與文化資源對政策制定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貢獻。在最後的綜合討論環節,主持人與講者延伸討論。王處長指出,原民會已推動《原住民族經濟永續發展計畫》,以「淨零轉型」、「產業群聚」與「企業拔尖」為三大主軸,協助部落發展綠色產業與自主經濟。根誌優理事長表示推動部落產業需兼顧土地永續與文化延續,傳統智慧是最穩固的氣候行動基礎。亞弼.達利理事則補充,公正轉型應確保資訊透明與實質參與,讓部落能以夥伴角色共同治理土地與資源。三位一致認為,原住民族的在地知識與實踐經驗,將是臺灣邁向淨零與公正轉型的重要力量,需要NGO、企業、政府、學研團體一同努力。